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

-  中国外事论坛  (http://127.0.0.1:8003/bbs/index.asp)
--  外事新闻  (http://127.0.0.1:8003/bbs/list.asp?boardid=3)
----  [转帖]晚清时期福州船政学堂外教高薪  (http://127.0.0.1:8003/bbs/dispbbs.asp?boardid=3&id=110)

--  作者:admin
--  发布时间:2007/1/5 9:22:32
--  [转帖]晚清时期福州船政学堂外教高薪

1866年,在左宗棠、沈葆桢的操办下,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院校船政学堂在福州诞生,它最早引进西方教育模式,最早创立留学生教育制度等等,著名的思想家和翻译家严复、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等都是船政学堂的毕业生,孙中山称赞它“足为海军根基”。

  昨天,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,前身为船政学堂的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、船政研究专家沈岩所著的《船政学堂》一书近日出版,其中披露了晚清时期船政学堂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:

 

  昨天,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,前身为船政学堂的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、船政研究专家沈岩所著的《船政学堂》一书近日出版,其中披露了晚清时期船政学堂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:

 

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
船政学堂鸟瞰

 

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
当时的洋教习宿舍

因父初丧 严复考出第一名

  沈岩告诉记者,船政学堂官定名称其实叫“求是堂艺局”,而这名字是左宗棠所取,他提出“延致熟习中外语言、文字洋师,教习英、法两国语言、文字、算法、画法,名曰求是堂艺局。”在给清政府上奏的折子中,左宗棠还为船政学堂制订了“校规”,其中提出学堂学生上学后的饮食、看病费用都由艺局发给,每月还“给银四两”。学生的学习时间为5年,毕业后由政府安排工作等等。

  1866年12月23日,船政学堂首次开考招生105名,最先设立的专业是驾驶。当时招生对象不分汉、满等民族,只要是年龄在13岁到16岁,无论举贡生员、官绅士庶出身都可以报名。由于那时科举未废,因此报考者并不多,年龄又放宽到12岁到20岁。招考前,招生布告在福州和马尾等地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。第一次招考的题目为“大孝终身慕父母论”,而报名的严复当时父亲初丧,因此写出的文章非常悲切,主考的沈葆桢以第一名录取了严复。

  1867年1月6日,船政学堂正式开学,而校址暂设在福州城内定光寺、仙塔街。随后又招收造船专业的学生,借城外的亚伯尔顺洋房上课。直到当年6月,船政学堂才迁回马尾,分前、后学堂。此后,学堂采用法国教育体制,把船舶工程学校与海军学校合二为一,是一所按技术分设专业的近代高等院校。前学堂学制造,采用法国军港士官学校的科目训练;后学堂学驾驶,采用英国海军的培养方法训练。在此后的40多年里,船政学堂共毕业学生510名,选送出国留学生四批及零星派出共111人,很多人后来都成为我国科技力量的主要骨干。

外教为主 工资比大臣还高

  船政学堂在初创时以洋教习为主,并与日意格等外籍教师签订了“五年内包教包会”的协议。

  据介绍,船政学堂给予外教的工资都相当高,初聘时月薪是白银200两,续聘、在校内兼职或教授老班学生的月薪是250两白银。在船政各工厂任职的外籍技术人员到学堂兼职授课的,则在原有月薪基础上加50两白银。当时,月薪最高的是日意格,每月能拿到1000两白银,比船政大臣沈葆桢还要高400两。

  船政学堂在聘用合同约章中还规定外教享有一系列福利:发给往返路费,期满加发2个月工资并给一定奖励。仅在1874年,发给首批聘用的外籍技术人员和教师期满回国路费、加发工资等就用去15万两白银。(记者 侯希辰 游庆辉)

[来源:海峡都市报